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是我国大型城市中较早成功建成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系统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提高了政府应急综合服务水平,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于2004年9月30日正式启用,设在市公安局办公指挥大楼内,指挥大厅面积768平方米。应急联动中心最大限度整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除中文外,上海“110”在全国率先推出英、德、日、俄、法、阿拉伯、朝鲜、西班牙、意大利等9个语种的外语接警服务,集中受理全市16个区的110/119的报警电话,日均报警量约4万次,日峰值达到10万次。

       2019年1月10日,上海公安机关推出了微信报警服务,进一步拓展了110报警渠道,自2018年10月警情分流机制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目前全市日均转接给政府职能部门处理的非警务警情大约为500起,为身处危、难、急、险的市民群众留出了宝贵的报警求助通道,让110更高效,系统实现了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使城市治理不断向“最有序、最安全、最干净”目标迈进。

 

110发展小史

       110最早诞生于何时?据新华社报道,1986年,广州市公安局将内部的无线对讲机、总机等设备统一归入指挥室,受理群众对于刑事、治安案事件的电话报警,成为全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系统。不过受限于财力、观念和服务范围较窄等原因,这个电话起初并未在全国流行开来。

       1991年1月5日,一则特殊的广告在福建省漳州市播出——“从即日起,漳州110报警台改为报警服务台,漳州市民有困难需要警察帮助的均可拨打110。”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10电话开始为公众所熟悉。1996年,“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漳州110”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成为中国现代警务制度变革的里程碑。

       一年之后的1997年,全国110报警服务台的接警总量达到595万次,这个数字随后在2004年突破1亿大关。

       从1986年至今的31年来,公安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110报警台当年共受理违法犯罪警情1994.4万余起,受理治安事件警情148.7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3万余人;受理火灾事故报警37.6万余起、交通事故报警2488.6万余起、公民求助2674.1万余起,救助群众292.7万人次;共出动警力1.81亿人次。
 

上海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

       在上海,110的日呼入量逐年攀升,从1993年的821次增至目前的3.8万次/日,在夏季呼入高峰日呼入量超过了4万次。

       上海110源于1992年。在1992年初召开的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要求尽快建立“110”报警处置网络,市公安局党委抓住这一契机进行周密规划论证,1993年2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黄菊建议将人大代表的这一建议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同年5月1日,在首届东亚运动会东亚运动会(现更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简称“东亚运”) ,市公安局为了确保城市安全,决定建立上海市110应急指挥系统,委托邮电部第一研究所和上海市电话局研制并建立此系统。

       时间紧、任务重......科技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邮电部第一研究与上海市内电话局合作,实现通信和信息技术在该系统的综合应用,成功地研制并建成大型公安110应急指挥系统,为上海公安提高接处警效率,确保城市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93年成立以来,上海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在广大市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2019年,上海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将继续以公安智慧建设推进和现代警务流程再造为引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继续增强警情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接处警工作的能力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为构筑申城的安全和有序谱写新篇章!